当前位置:心理杂志 > 社会热点 > 文章正文

点赞党的世界谁能懂?

发布于2018-01-21 13:13:54   浏览1567次   评论0条  

清清心理导读:为何点赞?判断的标尺在点赞者与被点赞者心里可能完全迥异,你有你的立场,我有我的态度,你找到你要的,我释放我想的,相安无事,天下太平。 ——

 

昨天在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有个甜美声音的妹子抛出关于”点赞“动机的问题,收到了很多粉丝的回复,比如 “ZHU”说:赞,代表自己的存在感,鼓励对方多分享,同时也是对发表内容的肯定。“王丹”说,如果一个人坚持每天对我发布的消息进行点赞,我就会对他产生好感。“末明”说,为了让自己以为这层关系还在持续,有时候虽然是错觉,但是心里舒服点。当然最多的人告诉我们,这叫“朕已阅”。 结合大家的反馈,socialbeta 的社区经理曾润坤(微信账号:zrking)在下文表达了我们的观点,如有不妥,欢迎拍砖。 ▍人类的社交动机与表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到,除了生理和安全需求之外,人类最渴望的就是“社交需求”了。社交需求应该从人类诞生之时就相应而生,但起初可能是因为单独个体无法抵御自然力量而促发的功能性互助需要,而随着工具不断进化,个体拥有的能量也随之提升,原始的功能性社交作用慢慢演变为通过集体智慧、通过交换来让个体远离生存压力,拥有更多自由的需要。 当然,社交需求最重要的还是基于“自我存在感”的获取,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对此有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如果我不存在,则一切不存在”。就像地理坐标需要设定参照点才能有效衡量一样,人们也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找寻自己存在的边界,进行自我定位。“当人类脱离了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后,没有参照的虚脱感会给智慧生物带来无比的痛苦感,甚至会使得思考本身成为自我认同的阻碍。” 人们在功能与心理双重动机的驱使下进行了各种社交方式的尝试:远古时代的人类群居狩猎、战争产生之后的同仇敌忾、文明不断进化又开始了温暖的面对面聚会、网络时代开启后社交的形式上出现了根本改变——它脱离了时空,虚拟社交变为现实。人类开始在互联网上上演起一幕幕狂欢。最初刚接触网络的人们还未能适应挣脱距离限制后的无束,无比小心地在另外一个空间复制着曾有的生活,那时虚拟空间里的信息几乎是线下全部意义与价值的照搬。由于获取的便捷性与持久性不断提升,原本匮乏的网络资源变得唾手可得,人们再也不会担心信息传递与接收的成本,于是正如现在我们看到的,在这个空间里意义与价值开始慢慢稀释(当然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与价值的重塑)。社交行为出现了一种强烈趋势,即是:用尽可能简单的表意符号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

来源:公子重牙,译言  

邮箱订阅留下Email,追踪每周心理精选

心理延伸

心理圈:心理学人都在这里

转载请注明来自清清心理本文链接,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 新年计划   心理学与生活  

相关人气资讯 :

发表留言 :

xiaoqiang 18-09-12 19:08:34
玩儿翁
1 条留言 1/1 页
今天,我来当小编!  我要投稿
编辑推荐······
微笑墙:让世界看到你内心的温暖
小确幸:记录身边微小和确切的幸福
树洞:说出心底的秘密


投稿

0.2563s